江西部署105項重大工程、計劃分類推進鄉村振興
發布日期:2019-05-29 作者: 點擊:
近日,江西省正式印發《江西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(2018-2022年)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《規劃》設置19個任務專欄,共部署了105項重大工程、計劃和行動,針對江西省鄉村形態格局多樣性分化的趨勢,因地制宜、分類推進鄉村振興。
《規劃》提出兩個方面的階段發展目標,一方面,規劃期內目標:到2020年,全省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,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,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;到2022年,全省鄉村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,農村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,現代農業產業體系、生產體系、經營體系基本建立,城鄉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,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。另一方面的遠景展望目標:到2035年,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,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;到2050年,鄉村全面振興,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全面實現。
江西作為農業大省,農業比重大、農村地域廣、農民人口多,圍繞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“二十字”總要求,江西省鄉村振興戰略將把打造江西新時代“五美”鄉村作為重點任務,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。
產業方面,江西將重點加快發展品牌農業、規模農業、工廠農業、智慧農業、綠色農業、創新農業等“六型農業”;實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工程、九大產業結構調整工程、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工程、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培育工程、科技興農工程;力爭到2022年,江西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5%以上,稻米、蔬菜、果業、畜牧業、水產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6大產業產值全部超1000億元,全面打響“生態鄱陽湖,綠色農產品”品牌。
圍繞自然生態,江西將重點改善農村生產環境,加強土壤污染、農業面源污染防治,推進農業清潔生產;改善農村生活環境,加強農村生活污水、黑臭水體、生活垃圾等治理;同時,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修復,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,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,打造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樣板區。
《規劃》指出,要大力推進文明村鎮、文明家庭等創建,加快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;加強臨川文化、廬陵文化、贛南客家文化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,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,打造農村文化“一鄉一品”,促進鄉村移風易俗;在農村道路、水利、能源、數字農村等基礎設施方面要加大投入,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、提檔升級。同時,采取拓寬就業渠道、加強就業服務、完善就業制度等舉措,讓廣大農民更快地富起來。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,著力提升農村教育、醫療、健康、社保、養老、公共安全等保障水平。